首页 部门概况 规章制度 工作快讯 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下载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正文
 
山西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时间: 2015-03-01
学校坚持“以生态规划布局、以布局凸显优势,以优势凝练方向、以方向组建团队,以团队配置资源、以资源优化生态”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科间形成共生共长的良性自运转机制,努力实现“主干学科上水平,支撑学科显特色”的学科建设目标。
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经济学、管理学既是我校的传统学科,也是我校的主干学科和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参评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得分位次均进入全国前30%,统计学得分位次接近前30%。
应用经济学
学科基本情况: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之一,是山西省惟一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多年来本学科为国家、特别是山西省培养了众多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晋商文化传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有力的保证。(1)历史悠久,学科体系完整。作为我校的优势主干学科,具有50年余的历史,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设置了财政金融和贸易经济等隶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的专业。经过几代学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相互支撑的金融理论与票号金融史研究、资源型经济与产业转型研究、计量经济方法与应用研究、财政理论与区域财税研究四个学科方向,覆盖10个二级学科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2)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作为山西省惟一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无论是整体科研实力还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在省内高等院校同类学科中都首屈一指,许多课题被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做出过重要批示并予以采纳,集中体现在山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学科优势与特色:(1)结合地方经济特点,以应用推动基础理论研究。根据山西经济的特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1999年以来本学科先后设立了“休闲产业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城镇化”研究方向,在为山西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和决策服务的同时推动了基础理论研究。(2)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形成了若干独特的学科方向。主要包括:以消费需求为主要研究领域的计量经济学方向,以山西票号研究为主线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史方向,以资源型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理论研究为基础的休闲文化产业方向;以政府间财政关系为研究重点的财政理论与区域财税方向。(3)部分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以居民消费为主题的理论及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金融史研究、资源型经济理论体系研究、区域财政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研究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丰富。
统计学
学科基本情况: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科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学科声誉,多年来本学科为国家、特别是山西省培养了众多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材为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咨询,为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做出了显著贡献。本学科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设立硕士点,2007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独立评审被批准为博士点,2007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2011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专职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部级优秀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7人,目前在校博士生23人,在校硕士生39人。
学科优势与特色:(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长期、系列性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本学科教师开始在《统计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有关国民核算账户体系设计、国民核算体系结构、主要核算表式等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参与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历次修订的研究工作。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基础上,还将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拓展到宏观经济分析领域:①将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流量、金融流量分析相结合。在该研究领域,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999),连续发表了国民收入、金融流量表与模型分析等方面的论文;②将国民经济均衡核算与宏观经济失衡结合研究。在该领域承担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4、2007);③将国民经济核算拓展到了社会核算矩阵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和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④将国民核算数据分析扩展到了经济增长、财政、金融、社会保障、贫困测度、人口性别差异、经济综合评价等宏观经济研究中。(2)统计与计量模型方法应用研究本学科教师在统计方法应用,特别是计量模型方法应用领域,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了很多系列性论文,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有关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经济计量研究方向发表的系列性论文引起了国内广泛的关注,在小样本问题、潜变量问题、参数不稳定等技术领域获得了较大的突破。(3)价格指数及质量调整方法系统性研究。价格指数是统计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国际上近年来非常重视对价格指数的质量调整研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本学科教师长期跟踪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对价格核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性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著有《价格指数的理论和方法》,并获得两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工商管理
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立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对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于国家能源安全和企业竞争力研究,在晋商文化的熏陶下,历经数十年的持续建设,逐步形成了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实力强、科研成果多、学术水平高的特色优势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有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经济评价与管理、公司财务与会计理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方向。(1)学科体系完整,学科基础扎实。本学科是山西省唯一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了覆盖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成长了一支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稳定教学科研队伍。(2)学术影响深远、研究领域宽。近年来举办第三届“亚洲经济共同体”高峰国际学术会议、太原技术管理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23次。团队成员兼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匹兹堡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并多次出国讲学。在现代企业管理、财务治理、网络会计、薪酬激励、网络组织、不动产评价、创新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并形成一定的影响。(3)服务地方经济、研究方向准。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不容置疑,本学科研究方向与山西省情关联性强,与山西省转型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7位博导是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高级专家,一直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咨询。
学科优势与特色:(1)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围绕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山西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开展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理论,创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2)坚持开展“动态评价、智能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将其应用于区域的技术经济评价与管理。首次构建了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不动产价与回报的非线性双重时序模型,提出了城市不动产动态评估理论,拓展了技术经济评价与管理理论。(3)对财务治理机制和网络会计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多层次财务治理模式和网络环境下需求决定型的会计报告模式,构建了基于股东、债权人、经理三者财务冲突的共同治理机制,丰富了公司财务与会计理论。(4)构建了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模型,创建了网络组织治理机制平台,创新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理论经济学
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是山西省唯一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是博士点和山西省重点学科,现在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 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个。政治经济学博士点目前招生和培养方向有5个: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与政策研究、现代企业理论与资本运营研究、明清经济史与晋商研究、世界经济与风险控制理论研究,截止2013年已毕业博士生13人,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未来的良好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科发展源远流长。1951年以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培养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互补、承接有序的学科队伍,现有各类教学研究人员11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核心团队成员以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和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学者为骨干,其中国家特贴专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共计7人。2006年本学科与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科签订合作培养博士后协议,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
学科优势与特色:(1)以山西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博士点为基点,突出针对落后经济体的基本理论拓展与现实政策应用相结合,为经济实践服务。根据转型经济特征,对三农问题、中小企业、中等收入阶层等方面的经济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式。(2)发挥两大传统优势,凝炼和拓展学科特色:一是在经济史中突出晋商与明清经济史的理论研究;二是在资源型地区经济理论研究多有突破。目前《晋商学与明清史》的教材及课程已在我校讲授多年;资源型地区理论经济研究成果丰厚,不少成果国内领先。(3)依托财经类大学的背景,在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支撑,形成了比较宽的理论经济学科成长空间,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学校重视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布局,在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支持下,重点发展相关地方经济和特色专业的理论学科建设,力图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山西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4)理论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完整,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学科作为我校的优势主干学科,具有60年余的历史,经过几代学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部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在服务于地方经济方面基础理论创新方面的成绩斐然。(5)发挥财经类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在全校学科群的支持下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作为山西省唯一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无论是整体科研实力还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在省内高等院校同类学科中都首屈一指。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点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有教师52人,教授18人,博士21人。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2项,经费合计708万元;出版专著22部,获奖23,发表文章319篇。本学科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办重点招标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项目5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国家软科学项目4项。孙国强教授是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教学名师,郭淑芬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张所地教授是国务院特贴专家、山西省委省政府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教学名师。本学科点有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
学科优势与特色:(1)网络治理模型优化及算法。本方向集中于网络治理的模型构建与优化方案研究,提出并改进网络治理的神经网络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虚拟网络知识转移测度的蒙特卡洛模拟仿真方法,运用并行算法挖掘网络治理数据,利用动态规划程序提出优化方案,并结合我国实践提出孵化网络适配性研究,以破解创业企业寿命短、难以持续成长的困境。(2)资源型区域管理决策与优化。本方向主要着力解决资源型区域如何通过宏观管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立了基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三要素的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构建了基于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资源型区域管理决策模型与变革路径。并尝试将产业结构熵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应用于资源性区域产业转型与系统优化决策研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活动的优化思路等。(3)智能信息管理与循环经济数据挖掘。本方向致力于复杂系统的非线性问题、产品循环再利用数据挖掘与决策、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企业升级信息系统和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再利用数据挖掘、维护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以及道路运政管理异构数据挖掘辅助决策模型,制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系统精细化管理的信息监控管理标准。(4应急管理与煤矿安全管理工程。本方向主要以城市防灾减灾、社会公共危机、煤矿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智能型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框架。探索了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提出了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行业应急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提高煤矿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5不动产评价与投资项目评价。本方向围绕复杂环境下的动态评价理论研究,构建了城市不动产动态与预期评估模型和风险投资项目网络评价系统,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TFP)测度的新方法,创立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进程的经济演化系统。
法学
学科基本情况: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本科教育始于1987年,研究生教育始于1999年。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平均年龄42.34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8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5.4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2.54%。有三名教师获得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一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本科有法学、法学(经济法方向)两个专业,研究生有法学一级学科(2011年)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硕士授权点(2010年)。经济法学科是山西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法学专业是山西省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经过27年的积累,法学学科已成为学校“三大主干学科”之一,并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被定位为优先发展学科。
学科特色:(1)科研形成了民商法、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宪法与行政法、法学基础理论等特色研究方向,其中合作社法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财经法学教育”的特色,在2004年教育部法学本科专业合格评估组反馈意见(教育部高教司函[2004]40号文)中指出:山西财经大学 “法学专业从设立到现在,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特色”,“即将法律与财经结合特色”。(3)立足于山西煤炭资源大省的特殊地位,围绕煤炭资源开采所带来的环境保护、矿地复垦、经济转型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与法律的研究,成果丰富,彰显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4.科研成果水平较高。相关课题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2项)、司法部(2项)、科技部等项目(1项),出版系列专著,较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著名法学期刊上,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基本情况:1、学科建设环境优良。本学科点依托于全省最早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命名的独立建制单位,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校党委副书记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从人才引进、师资培养、学科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我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2、师资力量雄厚。本学科点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高级职称人员超过50%,硕士、博士人员达80%,特别是在读和已经获取学位的教师几近占到学院总人数的1/3,为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3、图书资料丰富,网络环境良好。本学科点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硬件条件,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等数字资源,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为本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科特色:1、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研究。本学科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研究,同时依托实际问题的思考凝练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并结合晋商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当代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和伦理评价。注重经典作家理论、晋商伦理和企业伦理研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本学科方向总结建党、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尤其是以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规律的研究为突破口,重点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思想文化建设。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学科方向从时代发展、教育规律、教师素质、学生实际等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问题,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培养问题展开研究。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本学科方向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当代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明辨社会思想的曲折是非,明确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公共管理学
学科基本情况:(1)学科体系完整,学科基础扎实。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创建时间较早,历史积淀较为深厚,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现有行政管理专业(1999年由成立于1987年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9年全国首批招生的八所院校之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三个本科二级学科,社会保障(2003年获硕士授予权)、教育经济与管理(2006年获硕士授予权)、行政管理(2011年获硕士授予权)、土地资源管理(2011年获硕士授予权)及公共管理硕士(MPA、2005年获专业学位授予权)5个硕士二级学科。其中,社会保障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2年)。(2)服务地方经济、研究方向准确。本学科设置的研究方向与山西省转型发展中的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问题密切相关。多位教授是山西省各学术团体领导、山西省人社厅及教育厅特聘专家,一直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政府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咨询。
学科特色:(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注重山西省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及运作研究、住房保障制度的深入探讨丰富了社会保障理论。(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房地产经济。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人地关系为主线开展研究,为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形成以土地制度及房地产经济为主的研究特色。(3)公共行政伦理与公共政策。结合山西资源型省份的经济特色,探索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伦理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资源型城市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执行力、公共服务伦理机制、公共政策科学化等课题。(4)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把人力资本理论和高等教育实践融为一体,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及应用研究。
作者:管理员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Copyright©2013 山西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 山西 太原 邮编:030006
电话(传真): (0351)7666262 E-mail:sxcjdxxkb@163.com